科学研究

代表性论文

我中心标本馆简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8-06-16 浏览次数: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始建于197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长期的发展,使馆藏品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充分展示了我省中药、民族医药资源丰富的优势,于2000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贵州省最早获得该称号的七家单位之一;2010年又被省科技厅与省科协共同命名为首批“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本馆以宣传、展示和推广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为重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推动和发展贵州省科普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前身为中药标本室)始建于1975年,现有面积2480㎡,科普活动展厅2025㎡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历代省市领导、专家以及全院教职工的关心、支持下,现已发展为积教学、科研、科普一体化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场馆。现馆藏有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类药材标本80000余份,其中腊叶标本75000余份、中药材标本4200份、动物标本250份、矿物标本220份、贵重药材标本110份、教学标本480份、浸制标本150份;民族医药文化馆现有馆藏藏品1500种(件),包括苗医药文化图片,苗医特色诊断、治疗疾病图片,苗医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相关古籍、手抄本,苗医药系列专著,部分苗族常用药物标本,以及贵州主要世居少数民族医药实物等。

贵阳中医学院是贵州省唯一的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中药标本馆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专业人才和引导相关专业学生认识与掌握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我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成为省内外乃至国外专家、学者的必访之地,省内兄弟院校学生见习的场所,同时也成为贵州省、贵阳市对外宣传、推广我省丰富的中药、民族医药资源,推动民族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在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育评估中,我馆丰富的馆藏成为评估中的亮点,为我院评估获得优秀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我馆在功能上也在不断地寻求创新,紧紧围绕国家科普教育工作方针,将我馆体现地方特色的展教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为贵州省、贵阳市的社会和经济服务。

中药标本馆建馆以来,已建立了教学、综合、腊叶、动物及矿物标本室,我馆先后接待了省内外有关领导和30余所兄弟院校的各种参观团及日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台湾等专业及商业团体。馆内设施和参观条件的不断完善,使接待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每次参观可接待参观者百余人,年平均接待各类参观学习人数已达5000余人。

通过多年来的积累和完善,我馆在科普方面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及充分肯定,由于科普工作成绩突出,于2000年4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牌匾及称号。2010年又被省科技厅与省科协共同命名为首批“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

随着我省花溪大学城的开工建设,我馆的新校区建设也在规划和布局中,场地面积在现有基础上还将扩大,能够更好地面向公众开展社会化科普活动,对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本馆特色

1、“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中的民族医药文化馆是全国唯一的苗族医药文化馆,收藏了大量与苗族医药有关的实物、资料。

2、丰富的中药、民族药植物标本

贵州省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造就了丰富的药用资源,神奇的山川孕育了“黔地无闲草,处处多灵药”的壮美。在贵州省历次中草药资源调查中,都有我院的专家、学者参与,并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药物标本。

现馆藏的植物腊叶标本7.5万余份,包含了历次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所获得的标本,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极好的地理信息资料,也是认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有力凭证。我馆所馆藏的植物标本,作为科普与科研,都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其数量规模在贵州省的科研院所中都排名前列,与全国同类型的场馆相比,我馆也极具优势,彰显着贵州药用资源特色。

3、展示了我省多彩的民族医药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有49个民族成份,世居少数民族17个,在国家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贵阳中医学院为主的科研单位开展了对我省世居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调查研究,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完成了多个少数民族医药调查并出版了《苗族医药学》、《水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仡佬族医药》、《土家族医药》、《侗族医药》、《毛南族医药》等专著,正是基于这些研究成果,通过政府正确而高效的决策,形成了现在蓬勃发展的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我省民族医药产业,成为省内外注目的一个发展迅猛的朝阳产业。

民族医药文化馆现有馆藏品1500余种(件),包括了我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进行民族医药调查研究以来收集的医药器具、古籍、手抄本等实物,以苗医药为代表的贵州民族药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全面展示了我省民族医药产业,在全国也独树一帜,极具影响力,对推动以贵阳市为中心的民族药产业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也体现了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形象。

4、动物展品栩栩入生、矿物药种类丰富

我馆现有动物标本250份,动物标本中,包括了华南虎、西南黑熊、苏门羚、黑叶猴、华南小灵猫、华南野猪、华南穿山甲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均为五、六十年代收集的珍贵动物标本,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评价为“动物标本形态栩栩入生,种类多样,弥足珍贵”,在科普展出中成为吸引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展品。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我馆拥有矿物药材220份,70余种,包含了我省作为矿物入药的所有种类。

5、我院药用植物学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贵州省生药重点实验室”是省科技厅批准的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我馆依托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师资和设备,对标本馆的科普与科研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

三、人员配备

我馆现有专职教师7人,依托贵阳中医学院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由30人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包括中医、中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每年还培训一定数量的大学生、硕士研究生作为科普志愿者,参与标本馆的科普创作和展品制作。教师均为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经验丰富人员,对中医、中药等相关领域有着深入地研究,能够面向公众运用科学的方法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人员配备中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中医中药知识讲解员、中药技能活动辅导员,能够为参观者讲解、演示,辅导参观者学习掌握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四、我馆的职责与历史使命

贵阳中医学院作为贵州省中医药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最高学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才,为我省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产学研一体化及做大做强我省民族医药产业方面责无旁贷,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的职责和任务完全契合我院乃至我省的发展目标。贵州省“十二五”规划中已将发展和壮大民族医药产业作为我省“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业强省”的目标之一,作为产业化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环境,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建设队伍的形成,产业发展,文化先行,科普教育正是大范围多方位推广和普及中医药文化(也包括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文化)的沃土,是我馆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之外着力开展的工作。通过设置立体、生动地活动项目,将趣味性、实用性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中医药、民族文化在我省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认同感,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科普教育有着群体巨大的受众范围,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石,完全而充分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将为早出人才和快出人才,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我省“十二五”规划中将民族医药产业作为“工业强省”而积极推进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但表现在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全省人民的参与,通过科普教育的宣传、普及,使其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的发展。民族医药作为我省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世界普遍认同的“绿色产业”,各国都在不断大力发展,也是提高生活质量,造福全人类的物质财富。以科普基地为载体加强我省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普及和传播,旨在提高群众整体的科学素养,宣传防病治病及自我保健意识,充分利用身边的卫生资源,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五、取得的效果

贵阳中医学院中药标本馆已具备良好的开展中药及动、植、矿物等方面科普教育的条件和设施。具有齐全的中医药检索工具书,动、植、矿物各类药材标本实物,中医药知识常识图片,相关的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声像设备及多媒体展示宣教片等设施条件。具有可供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动手操作的中药标本制作、鉴定的场所和实物。同时我馆正在制作各种中药知识的相关数据查询系统,满足参观者自愿学习和掌握所需的中医药知识,增加对中医药的感性认识,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功能和疗效,从而为全民健身、增强国民体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贵阳中医学院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在省内外各级领导、学者及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尤其在贵州省政府将中药、民族药产业作为我省支柱产业以来,中医药产业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使人们认识中药,开发中药资源的热情不断高涨,我馆作为中药科普基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依托贵阳中医学院的办学条件和设施,我馆教职工(包括兼职)在各级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取得各级科研成果10多项,开发相关中药、民族药制剂产品10余个,以上成绩的取得,也进一步推动了我馆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无论从馆藏规模还是场地、设施建设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六、今后发展的方向

我馆在长期的发展中,过去形成了以教学、科研为主,科普教育为辅的格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作为专业性的科普基地,有责任将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从过去的以治病为主,转向未病防病,在这方面中医药以及民族医药比起西医来讲有着较大的优势。我馆今后的工作重点,在完成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国家科普教育工作方针,努力推进标本的数字化、各标本场馆的科普化特别是针对群众关注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药补、食补等情况将医与药有机的联系起来,设计和创造新颖性、趣味性强的科普展品和科普项目,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标本的数字化、网络化

在充实、整理、完善现有各类药材标本的基础上,实现标本的数字化,特别是我省乃至我市常用的、特色的民族药数据库。通过实物与远程网络展示相结合,更加充分展示我省丰富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为我省、我市的民族药产业化服务。

2、加强科普展品的设计与制作

以我院科研成果为基础,加强科普展品的设计与制作,形成新颖、趣味性强的科普展品和科普项目。如浸制标本的制作,植物或动物药材浸制标本具有直观的效果,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原植物、原动物的原生形态,尤其是经过对浸制基液的调整和处理,其植物或动物的原色可以长期保持,给人以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的视觉感受。

3、发挥我院专业优势,为人民健康服务

发挥贵阳中医学院专业优势,将中医、中药相关知识转变为科普性强,以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如挂图、音像制品、手册等)进行宣传、推广,为人民群众未病防病、养生保健服务。

4、加强科普宣传,培养后备人才

将我院特色的民族医药学学科溶入科普教育中,在我省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普及民族医药,为民族药产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现代社会对科普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展品的展示,简单的介绍,更多的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和传播,以提高受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同时作为高速发展的民族医药产业和具有丰富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的贵州省,需要有一个向社会公众展示的科普平台,以充分了解省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对我省青少年更是一个传播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培养和壮大接班人队伍的舞台,随着本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将成为我省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

5、加强科普师资队伍培养

以我院教师队伍为基础,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培养并形成一支专兼职科普师资力量,全面提高我馆的科普人员素质。

6、加强科普基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相关科普基地特别是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我馆与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相近,但各有所长,通过项目等形式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我省、我市的科普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后附:我馆部分科普宣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