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 页>>新闻中心>>正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讲座
2023-05-09 18:25  


为深入贯彻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科研水平,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发展5月6日,在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院长周德敏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及北京大学感染病中心主任鲁凤民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曾克武研究员、北京大学药学院黎后华研究员,以及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院长周涛教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刘育辰教授作学术报告科研处副处长何康教授出席,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学校师生参加。讲座药学院院长庞玉新教授主持。

周德敏教授以“化学/合成生物学驱动的新药模式-驯服流感病毒从善”为题作报告,指出流感病毒是生物药物开发的理想载体,如何保留完整结构和感染力同时剔除病毒复制是将利用其创制新型药物的关键点。周教授分享了课题组在改造流感病毒使之成为疫苗的工作进展和成果,以及在“复制缺陷性活疫苗病毒的制备”和“嵌合肽病毒用于个性化、治疗性肿瘤疫苗制备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重要借鉴。

鲁凤教授作题为“血清HBV RNA检测的临床应用”的报告,从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传统乙肝病毒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新型血清学标志物的出现及其临床意义、实验室优化、整合HBV DNA的存在对乙肝患者治疗的影响,以及如何筛选优势人群,帮助优势人群实现功能性治愈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鲁教授课题组建立了血清HBV RNA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指导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

 

周涛教授作题为“中药材种植生产过程质量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的报告她以中药药用成分为切入点,提出了中药材种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以太子参和前胡为例,深刻剖析了中药材在生产过程中导致标志性成分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高质量新品种选育方法研究成果为中药材品种选育提供了思路,实现了科学问题、技术问题与产业问题的有效衔接,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曾克武研究员以“中药活性成分直接靶点发现前沿技术及其应用”为题作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构建基于生物素标记策略、蛋白芯片策略、点击化学策略、光交联策略、非标记策略、分子结构相似性的系列天然产物靶点发现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中药化学生物学”新方向,为阐明中药传统功效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黎后华研究员以“天然产物与肿瘤代谢化学调控”为题报告,对复杂杂萜、海洋二萜全合成以及肿瘤代谢的化学调控作了详细介绍巧妙利用天然产物结构中高氧化态D环的潜对称性,从商业易得原料出发,成功实现了hyperforin和pyrohyperforin的高效不对称全合成;其研究成果为天然产物全合成及其生物学功能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育辰教授作题为“苗药黑骨藤质量评价研究”的报告,从为何选择苗药黑骨藤为研究对象、如何针对黑骨藤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研究了黑骨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评价生态因子等,其对苗药黑骨藤的系列研究为苗药综合开发利用范式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位专家为参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开拓参会人员视野,受到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报告结束后,专家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师生的提问,使参会者受益匪浅。本次学术讲座有效地推动了我校师生与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开展科研创新工作助力

药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坚持以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今后,学院将持续开展系列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常态化的科研经验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丨李嘉欣、杨周洁

附图丨李嘉欣、王馨悦

编辑丨

一审丨俸婷婷

二审丨刘顶鼎

三审丨柴慧芳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学院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贵阳中医学院 版权所有